当前位置: 案例应用 >
回顾韩信失败的命运忠心不是被杀的理由,野心才是
2023-08-16 09:32:28    来源 : 中华网热点新闻

说起中国古代的名将们,爱好军事的人肯定如数家珍,要论起汉朝的名将,那么韩信自然是绕不开的,关于韩信的话题有很多,类似什么胯下之辱,还有请封齐王的事件,再到后来被吕后所杀,从军事成绩来说,当时没有一个人可以比得上韩信,蒯彻哄骗他造反的说辞,就肯定了韩信的战绩,无论是使用各种计谋取胜,还是破二十万楚军,并且还击杀了龙且这等大将,都是少有的军事天才,国士无双这个成语,便是形容的韩信,他为西汉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,但是他的命运却让人无比的唏嘘,爵位是一降再降,甚至最后还逃不了被杀的命运。有的人说韩信那么忠心,蒯彻怂恿他造反的时候,他还义正言辞拒绝了,为什么还是被杀了?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其实韩信被杀,忠心并不是主要原因,毕竟再怎么昏庸的帝王,也知道忠心的人才可以为我所用,韩信你说他忠心,也确实比较忠心,毕竟手握大权的时候,也没有想着自己单干,但如果他只有忠心的话,吕雉是不会杀他的,就算要杀的话,刘邦本人也不会同意,最后之所以身死,是因为韩信的忠心里面,还夹杂了个人的野心。我们在读《淮阴侯列传》时,便可以清楚知道韩信的一生,早年的韩信出身低微,既当不了官吏,又拉不下脸去行商,只能穷苦度日,这时只要给他好一点,韩信便一定要回报。后来就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胯下之辱,这是韩信这辈子最没尊严的时刻,但有一点需要注意,这时的韩信无论走到哪儿,身上都会携带佩剑。

后来萧何向刘邦推荐他,直接说韩信国士无双,也直接点名了韩信是个怎样的人,《史记》里面就详细描写了国士的样子,用现在的大白话来说,别人怎么对我,我就怎么去报答别人,刘邦对韩信很好,所以韩信也回报他,甚至韩信还天真的想着,自己的功劳那么高,刘邦总不会把自己给坑了,这便是他的国士精神,他人以国士待我,我以国士报之,不过千万别以为韩信的内心只有忠臣,他也有自己的野心,因为他可不是白白效忠的,里面掺杂了许多因素。

导致韩信之死的第一个因素,便是自请刘邦加封自己当齐王,读过西汉历史的人都知道,刘邦是个很小气的人,他容忍不了自己建立国家,会有异姓王的存在,所以在活的时候,几乎把先前所封的异姓王杀光,韩信便是其中之一。当初刘邦与项羽正要决战时,他在齐地上书刘邦,说齐地之所以会生乱,是因为这里少了一个齐王,如果刘邦把自己暂时先封为齐王,那么齐地之后就不会再乱了。在这种关键时刻,能说出这话自然是蕴含深意,背后的意思也很简单,便是威胁刘邦封他当齐王,不然自己就不去支援刘邦,那么和项羽的决战,很可能就会失败。

刘邦是何等人也,接到韩信的请封书后,第一时间便同意了,刘邦也是想着先将其安抚,等胜利之后再算账,韩信此举也是把自己往死路上推,从这里可以看出,韩信并不完全忠于刘邦,他的内心中还认为两个人是合作关系,在韩信的理念中,天下应该分为有功的人,中原最好是恢复到战国那种分封世道,一人执政在他脑子是不存在的,他以国士的标准来要求自己,那么别人也要国士的待遇报答他,所以他想当一个王,而不是背叛别人自己单干当皇帝,故而蒯彻怂恿他的时候,他才那么无动于衷。

韩信自请当齐王,犯了刘邦内心的大忌,这也为今后君臣两个人翻脸埋下了伏笔,刘邦胜利之后成为了皇帝,为了消灭国内的异姓王们,刘邦想了一个办法,先是收了韩信的兵权,然后将他的爵位,从齐王削减为楚王,韩信被如此对待自然是不满的,可是刘邦这个行为,还没有触及韩信的底线,毕竟楚王也是一个王,所以这时韩信即使有不满,还是没有当众表现出来,但是后来,韩信楚王的爵位也没有保住,被削成了侯爵,便是最终的淮阴侯。这时的韩信肯定就坐不住了,也标志着两人关系走向决裂。成为淮阴侯韩信内心想不想造反,我们不得而知,但他的命运确实已经注定了。

导致韩信身死的还有一个大原因,便是他的年龄,后期刘邦已经和他撕破脸,那么韩信会不会造反已经不重要了,无论他造不造反,韩信已经不可以留下,为什么不可以留?因为刘邦的年纪大了,实际上刘邦的年纪很大,打个形象的比喻,刘邦只比秦始皇小三岁,这么看的话,是不是很惊讶,从秦始皇儿子手中抢来皇位的刘邦,原来年纪那么大了,刘邦因为起兵的时间晚,所以成事的时间也晚,当皇帝就更晚了,韩信的那一年,刘邦已经六十岁了,在人均寿命不高的古代,六十岁已经算是高龄,所以刘邦自己内心也清楚,肯定没有多少日子可以活。

历史证明刘邦的判断是对的,他杀死韩信的第二年,刘邦死在了皇宫之中,不过韩信还是让人可惜的,毕竟他死的时候只有三十四岁,那么另一个问题就来了,西汉功臣又不止韩信一个,还有张良、萧何这样的聪明人在,韩信造反能不能成功还另说,可是我们要注意的是,这两个人的年纪也不小,当时张良已经有五十五岁,萧何小一点也有四十八,比起三十多的韩信,这两个人成功迈进了老年人的行列,再说了韩信还是个武将,手中还可以调动军队,张良与萧何都是文臣,治国还可以,打仗肯定不如韩信在行,当然刘邦手下的武将也不小,还有一个名气极大的武将也十分厉害,这个人就是樊哙,与刘邦还有亲戚关系。

樊哙是西汉的开国元老,地位比许多人都要高一截,而且刘邦对他十分信任,史书上曾记载说,刘邦打败项羽进入咸阳之后,一开始有点飘飘然,很多人都不敢前去劝谏,只有樊哙与萧何两人敢,他们都是沛县跟过来的老人,对刘邦极为重要,而且樊哙还娶了吕雉的妹妹,又是皇亲国戚,又是皇帝的心腹大将,樊哙的地位自不必说。可是这样的樊哙,面对韩信的态度却是不同,韩信被贬成淮阴侯之后,明眼人都看得出来,韩信肯定没机会再上升了,但樊哙对他非常恭敬,有一回韩信去他家喝酒,已经身居高位的樊哙,直接出门跪着迎接,还口称大王乃肯临臣。

要知道这时候韩信已经不是王爵了,并且手中半点兵权都没有,跟眼前的樊哙一点儿也比不了,可是樊哙如此恭敬,韩信在军队中的地位可想而知,所以刘邦不除去韩信的话,那么将来自己死后,没有人可以压制韩信,刘邦一开始是不想杀他的,像韩信这种能力高的人很难找,但韩信已经展现出了自己的野心,那么刘邦不想杀他都难,韩信死之前曾说,后悔先前没有听从蒯彻的话,韩信在那个时候,确实有认真考虑过背反,只是当时他没有造反的想法,其实韩信如果能够早点知道刘邦的理念,那么当时拥兵十万时,是造反的最佳时刻,错过了那么时机,真的就没有机会了,可惜那时的韩信除了野心还有不少忠心。

司马迁--《淮阴侯列传》

班固--《汉书》

X 关闭

相关文章

Copyright ©  2015-2022 热讯变频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豫ICP备20005723号-6   联系邮箱:29 59 11 57 8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