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品牌资讯 >
解锁济宁乡村振兴“密码”丨合作社产业联盟提质增效!兖州区漕河镇管口新村“领”出幸福路-全球动态
2023-04-19 03:44:08    来源 : 大众网
00:36

大众网记者 赵冉冉 济宁报道

春风吹拂麦浪,一派田园风光。4月17日,济宁市兖州区漕河镇管口新村小麦长势喜人,如同一块块巨大的美丽绿毯,描绘出一幅幅乡村振兴新画卷。

管口新村农田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近年来,济宁市兖州区漕河镇管口新村坚持党建引领,以合作社产业联盟为抓手,通过盘活土地、资本,吸引社会人才。同时,示范带动周边9个村庄,整合资源、连片发展,探索出“七个统一”运作模式,走出了一条党建统领合作社联盟、群众共建共享发展成果的乡村振兴“管口路径”。

支部引领

探索发展新路子

管口新村不临城靠厂,交通不便,资源匮乏,是一个以小麦、玉米、大豆种植为主的传统农业村,全村现有耕地2790亩,615户,2521人。

“过去几十年,村里开过砖窑、办过养鸡场、搞过甜叶菊种植,但一年又一年,一茬又一茬的无一例外的都失败了。”管口新村原村主任管邦明感慨。

2014年,王法义当选村支部书记,开始发生转变。他先从乡亲们反映最多的排水系统开刀,垫资提升村内排水系统。随后,在党支部带领下硬化道路50000平方米,让管口村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。村里的这些变化,乡亲们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,也让班子成员凝聚力和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强化。

管口新村村貌

实现乡村振兴,关键在“班子”。王法义与村两委成员商量现代农业的可行性,村两委成员认识到,乡村要振兴,要拔掉管口新村的“穷”根,党组织引领是根本,只有聚焦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,才能走出“向组织力要生产力、要乡村振兴支撑力”的新路径。

“我们村除了土地,什么都没有。如何盘活土地资源是当务之急,也是摆脱穷、差、乱的关键。”王法义说,2017年,管口新村先后召开土地流转会议30余次,从老百姓手里流转出土地1300余亩。随后,由党支部发起,管口新村注册成立了春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。在股权设置上,村支部以村集体资产入股,占股60%,村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,占股40%,有效防止了“大户垄断”。

同时,为了减少村民的顾虑,在流转土地之初,提前一年给村民保底分红,经营获利后我们再给村民二次分红,保证了村民的利益。

整合资源

推动产业融合发展

发展现代农业,光靠自身力量远远不够,必须借助外力,跨界融合,共谋发展。在王法义的带领下,村“两委”以春粟农业公司为平台,“联农户、联社会资本、联技术团队、联市场”,进行了一系列的对外合作,先后解决了没资源、没资金、没技术的问题。

面对缺资金、融资难的问题,管口新村党支部积极向漕河镇党委政府反映情况、争取支持。漕河镇党委政府会同原区扶贫办深入调研后,围绕解决管口新村产业发展这一问题,投入120万元扶贫资金予以支持,为乡村振兴赋能。

“利用这笔宝贵的资金,公司升级改造了原有葡萄园避雨棚,更换了品种,提升了葡萄品质,使葡萄价格从每斤2元提高到10元左右,当年仅葡萄园项目营业收入就达50万元,为公司发展储备了新动能。”王法义说,同时,还购置拖拉机、喷药机、播种机、旋耕机、翻转犁、自走式联合收割机等农机具,实现大规模土地流转之后农业规模化、机械化、集约化生产,大大降低生产成本,提高粮食产量和生产效益。

数字化农业平台

降雨、风速、土温……管口新村农田中卫星气象站正在进行数据检测。“通过现代农业大数据平台,可以实时监测片区的空气湿度、气压等气象数据以及土壤墒情,为管理人员施肥、灌溉提供数据参考。不仅如此,大棚里还设有一些传感器及风险预警,数字平台监测到风险情况会自动提醒,从而规避潜在危险。”王法义介绍,该平台涵盖了良种培育基地、葡萄种植区、农机中心等八大模块,这些数字化为推动高质量农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
强村富民

实现集体村民双增收

为突破单村发展瓶颈,带动周边片区发展,原管家口村和谈村共同成立管口新村。管口新村总结形成了“一引四联双受益”的发展模式,探索出“项目实施、作物种植、农资采购、农技指导、全程服务、产品销售、资金筹措”的“七个统一”运作模式,规划打造“一园六区”万亩产业布局,带动周边9个村庄整合资源、连片发展,流转土地1万余亩。

王法义介绍,以合作社产业联盟为载体,将土地、资金、人才等资源优化组合,开展适度规模化生产,树立新理念、改良新品种、应用新技术,推动农业新旧动能加速转换,产业联盟迅速成长,初步实现了“富民强村”的愿景。

大棚里劳作的村民

“我家里原来种着10多亩地,前几年完全包给村里了,每年每亩有1200元的收入。”管口新村村民郭宗芝说,土地承包出去以后,解放了家里的劳动力。丈夫目前在工厂打工,每年收入10多万,她自己在村集体种植的大棚里干活,每天也有80元左右的收入。“以前种地,忙一年才挣2万元左右,刨去农机、农药各种成本,净收入也就1万元多一点。跟现在真的没法比。”郭宗芝说。

管口新村村集体收入由零资产、有债务的情况下,转变为公司年纯盈利200余万元,带动村民增收500万元以上,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3万元。片区9个村原来全部为集体经济薄弱村,村集体经济收入普遍不足1万元,如今5个村达到10万元以上,2个村达到50万元以上,2个村达到80万元以上,均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度提升。

如今的管口新村,建有麦香田园孵化中心、粮食烘干储存中心、有机肥厂等,形成了集小麦制种研发培育种植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模式,实现了从无到有、由弱到强的“蝶变”。漕河镇管口新村将不断完善现有模式,打造乡村振兴管口新村品牌。

X 关闭

相关文章

Copyright ©  2015-2022 热讯变频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豫ICP备20005723号-6   联系邮箱:29 59 11 57 8@qq.com